雅苑茶语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天下普洱 >> 雅苑茶语 >> 正文
普洱茶规格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5日 15:40:28  来源: 陆离茶寮

  原标题:普洱茶规格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众所周知,七子饼是普洱茶的别称,而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有茶友认为7是云南文化中多子多福的吉祥数字,还有茶友认为是古代马帮运茶时沿袭下来的规格。

  但在一次深度探究中,发现七子饼以7为单位的规格,和独特紧压形式,绝不仅仅是寓意吉祥和沿袭古制那么简单!

  为什么紧压形式,对普洱茶发酵最有利?为什么七子饼的规格,最适合普洱茶?今天就来带茶友们一探七子饼的真正意义!

  为什么紧压有利于普洱茶发酵?

  纵观自古传承的紧压形式,除了砖茶以外,你会发现其他几种形式,都是以圆形为基准衍生出来的。

  比如满月状的茶团、月牙状的茶饼和鸟窝状的茶沱,而之所以要做成了以圆形为主的形式,是为了给发酵的关键——微生物服务。

  在普洱茶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而这些看不见的小功臣们,主要分为有氧菌与厌氧菌这两种,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换。

  其中晒青毛料阶段时,有氧菌群的数量占据了主流,而对普洱茶更为重要的后发酵阶段,则是以厌氧菌群为主力。

  也就是说,只有在厌氧菌群的帮助下,普洱茶才会出现各种风味物质,顺利完成发酵过程。

  厌氧菌,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氧气充足的环境。因此,紧压成形所形成的厌氧环境,就是这群小家伙赖以生存的基础。

  从以上这些解释中,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最适合普洱茶的发酵形式,就是以圆形为主的各种紧压茶,但茶团茶饼和茶沱,到底哪个才最适合厌氧菌?

  为什么饼茶是普洱茶主流形式?

  普洱饼茶,是现存数量最大,认可度最高的普洱茶形式,但从适合厌氧菌活动的角度来看,饼茶似乎并不是“最佳人选”。

  虽然饼茶的饼身,呈现出漂亮的月牙形,画出的抛物线也很完美,但饼茶有一个很致命的特点,饼身的厚度远远不够,不适合厌氧菌生存。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历史更悠久的团茶,才能够为厌氧菌创造出一片合适的工作环境。

  但如果是团茶更适合发酵的话,那号级茶等古董饼茶,转化效果又良好,这种现实与理论冲突的结果,又该如何解释呢?

  就当探究陷入僵局时,发现了另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饼茶的灵魂伴侣——笋壳。

  用笋壳包装的七子饼有多精妙?

  笋壳,就是竹笋褪下的外壳,学名叫竹箬,是一种天然的原生材料,将老笋壳经过轧软和除尘处理后,就是普洱茶的最佳外包装了。

  用笋壳包裹普洱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又能使茶叶免受外界污染破坏,而最重要的是,笋壳包装能促进普洱茶的后发酵。

  现在市面上用笋壳作为外包装的普洱茶,大都是饼茶和砖茶,其中砖茶基本为单独的笋壳包装,而饼茶则是以7饼为一提,每提用笋壳包在一起的。

  在普洱文化上,人们在七子饼上寄托了很多美好寓意,如多子多福,圆圆满满等,但从厌氧发酵的角度去分析时,陆离有了重大发现。

  将七个饼茶,放置在一个由笋壳包围的,狭小的空间,其结果就是再次创造出了一个密闭的厌氧小环境,在此时的厌氧发酵效果,终于与团茶旗鼓相当了。

  至于为什么是以7为基本单位,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以往的说法认为普洱茶一饼的规格为357克,一提7饼,两件24筒共60公斤,正好在驮马的负重上限。

  但从厌氧发酵角度上看,7饼普洱茶叠加在一起的圆筒状空间,其高度与宽度的比例,正好符合厌氧发酵的空间要求。

  探究进行到这里,还有一个难点没有解决,那就是出现时间更早(明朝就有确切记载),形态更方便(不需要笋壳搭配使用)的团茶,为什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团茶在厌氧发酵上,没有以笋壳为包装的七子饼做得好。

  为什么团茶不敌笋壳装七子饼?

  因为团茶的外侧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因此外侧的有氧发酵,和内部的无氧发酵,在团茶上其实是并存的,这导致其整体品质低于七子饼。

  此外,暴露在空气里不仅会氧化,也意味着要与空气中的细菌亲密接触,这造成了团茶外侧的杂菌数量超标,导致二次污染。

  想要让避免二次污染,就只能严格控制团茶的贮藏环境,从这个角度上看,团茶的便捷程度,就不如笋壳包装的七子饼了。

  在古董普洱茶的拍卖会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印级茶的茶筒外观,会形成大量霉斑,这不禁让人为内部的茶饼品相捏一把汗。

  然而打开笋壳时,内部的茶饼往往没有受到污染,这就是将杂菌排除在外的笋壳的功劳了。

  还有一个违背常理的现象是,如果一筒茶的笋壳上霉斑数量比较多,那内部茶饼虽然有笋壳保护,但转化效果应该不如霉斑较少的七子饼。

  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一阵冥思苦想后,陆离才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那就是外部霉斑很多,恰恰证明普洱茶的存放环境,很适合茶饼的后发酵。

  这就像欧洲的百年葡萄酒窖,干净整洁,空气纯净的酒窖,是不可能诞生好酒的,反而是那些霉斑遍布,空气混浊的酒窖,最容易出优质葡萄酒。

  一筒茶长满了霉斑,说明它曾经的存放环境,是微生物繁衍生息的天堂,而笋壳里面的厌氧菌,同样也会茁壮成长,为后发酵建设添砖加瓦。

  从以上的这些探究中,我们明白了为什么饼茶才是普洱茶后发酵的最佳载体,以及带笋壳的七子饼包装,在技术层面上的精妙程度。

  很难想象,普洱茶界的前辈,在发明这种绝佳的包装上,花费了多少心血,这是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也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文章来源:陆离茶寮)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