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天下普洱 >> 咖业动态 >> 正文
隐于大山名声不响 云南咖啡如何走出去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4日 10:40:23  来源: 云南网

 原标题:隐于大山名声不响 云南咖啡如何走出去 

烘烤后的咖啡豆

 

 

 

烘烤后的咖啡豆切面 
 

  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云南咖啡火上了热搜。电影《一点就到家》的热映,引起了网络上人们对创业、云南和咖啡的热议,一些网友不禁发问:“云南还有咖啡?”

  而云南咖啡,既有朱苦拉咖啡这样的咖啡“活化石”,也有普洱、德宏等咖啡规模化种植地,但如何让更多人了解云南咖啡、喜欢云南咖啡,我们像电影中的年轻人一样,还走在创业路上。

  反应

  云南咖啡好 却鲜有人知晓

  刘昊然、彭昱畅、尹昉主演的这部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从大城市回到云南千年古寨,机缘巧合下合伙干电商,与古寨“格格不入”的他们用真诚改变了所有人,开启了一段纯真且荒诞的创业旅程的故事。

  微博上有一条点赞数靠前的网友评论说:“其实看完《一点就到家》最震惊的一点,是云南原来真的有咖啡?而且品质非常好!以为这是导演编的,为的是把老人坚持传统的茶和儿子想做咖啡形成矛盾冲突!原来,不是这样的~咖啡是云南产的,大概是个冷知识!咖啡好,却隐于大山,无人知晓,连国人自己都不知道!”

  网友“年糕鱼饼小团子”称:云南那边种咖啡豆很久了,当时高中的时候做地理题就经常看到。那里咖啡品质真的贼好……但是那么多年了,不知道为啥还是没有打出名气。

  “我们的咖啡全国各地都有销,主要以本地的旅游市场为主。电商销量不大,实体批发还算可以。《一点就到家》这部电影的热映,对于朱苦拉咖啡的销售,目前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十一’假期,每天都有订单,但是增量不明显。”宾川活化石咖啡商贸有限公司创办者杜智涛介绍说,他每年到北京、上海、广州参加七八场农特展会,去年去了11场,看到他在展会现场烘烤研磨朱苦拉咖啡,观展者总会惊奇地发问:“云南还有咖啡?”由于朱苦拉咖啡的产量不大,他每年收购的咖啡豆仅一两吨。朱苦拉咖啡虽然在业界赫赫有名,但是喝过的人并不多。

  溯源

  朱苦拉村 铁锅里炒豆 火塘上煮咖啡

  咖啡作为云南省着力发展的八大重点产业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中的优势产业之一,其出口创汇仅次于蔬菜、烟草,居出口创汇农产品的第三位。那云南咖啡的发祥地在哪里?发展如何?一起来看看关于云南咖啡的历史。

  清晨的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静静地包围在1134棵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树丛间。村边穿过金沙江的支流渔泡江,在山下奔腾不息。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来到这里,在村中修建了一座天主教堂,将他从越南带来的咖啡种子种在了教堂边。从最初的一棵咖啡树,慢慢衍生成一大片咖啡林,密密匝匝地将整个村子包围起来。

  没有经过削尖、去枝等工序,朱苦拉的咖啡林无拘无束地自然生长着,整片林子的平均高度约为4米,比科学种植的咖啡树整整高出两倍。田德能100多年前亲手种下的那棵咖啡树,在1984年的一场大雪中冻死了,村里至今仍完好保留着13亩1134棵堪称咖啡“活化石”的咖啡树(其中24株树龄达100余年,其余树龄均在60年以上),以及村民们代代相传的咖啡制作技法:将红红的咖啡果采摘下来,然后铺在地上,用木板磨去外皮,放在簸箕中晾晒。大约半个月后,咖啡果干了。用手指一颗一颗将咖啡果的第二层皮剥去,咖啡豆才显露出来。去了皮的咖啡豆,再次被放到烈日下暴晒,晒得脆脆的。然后将咖啡豆放进锅里炒,炒到香味出来,才放进石磨里磨成粉。

  自从学会了咖啡的制作技术,村里人已经养成了每天喝咖啡的习惯。每天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煮咖啡。先用一块粗白色纱布裹上几勺咖啡粉包好备用,然后在茶壶里盛上清水,放到火塘里的三角架上煮沸,再把裹着咖啡粉的纱布团丢进去,用一把小勺子不停搅拌。不多一会,取出纱布团,给家里的每个人斟上一杯,大家一起开怀畅饮。整个过程,与大城市咖啡吧里的品味和情调,全然无关。

采摘鲜果

 

鲜咖啡豆经二次剥皮后晾晒

 

  澜沧 咖啡价低迷 种植面积锐减

  云南的咖啡属于小粒咖啡,大规模种植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1955年,云南农垦人在国营潞江农场、河口农场引种试种咖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咖啡的起点。云南咖啡整体品质优于巴西咖啡,与哥伦比亚小粒咖啡相近。著名旅美新闻评论家梁厚甫著文称:“世界咖啡最佳产地在云南,云南产的咖啡触到舌端十分过瘾。”

  云南咖啡产地地处北纬15°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且起伏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云南小粒咖啡品味的特殊性,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

  电影《一点就到家》的拍摄地——澜沧,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引种咖啡,咖啡便成为当地亩产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记者从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获悉,2019年全县咖啡种植面积67259亩;有咖啡初加工企业25家,深加工企业2家;成品咖啡豆主要销往雀巢、星巴克、北归等咖啡公司。

  近年来,由于受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咖啡价格持续低迷,使得澜沧咖啡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有部分企业和咖农出现了弃管和改种其他作物的现象,咖啡种植面积呈现逐年锐减。

  探索

  朱苦拉村 成立合作社 发展特色旅游

  朱苦拉村咖啡树虽已百年高龄,仍能正常生长并年年开花结果,经查证为我国现存波邦(旁)蒂(铁)皮卡咖啡树龄最高的咖啡树,该品种在我国十分稀少,加之品质十分优异,堪称中国咖啡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5年前,村里成立了“朱苦拉小粒咖啡专业合作社”,杞凤华担任理事长。杞凤华说,合作社已发展农户110户,发展种植咖啡树120多亩。其中50亩种于1970年代,30多亩种于1980年代,40多亩种于1990年代末期。咖啡豆每年10月开始变黄,12月至次年3月为咖啡豆采摘期,年产量在14吨左右。“今年春节前后,受疫情影响,去年成熟的咖啡豆曾一度滞销。村民采摘加工的鲜咖啡豆,售价为80元/公斤。经过粗加工的熟豆(颗粒),售价为140元/公斤。”

  “刚刚接了两批订单,我这两天都在忙着自己手磨咖啡,现在刚刚送出去一批货,可以稍微停下车来和你聊上两分钟。” 杜智涛是一位90后小青年,目前是宾川县最具社会影响力之一的朱苦拉咖啡经销商。他结合年轻人消费需求,陆续创新推出了十多种创意咖啡特调饮品,先后推出了朱苦拉活化石精品速溶咖啡、挂耳咖啡礼盒等十余种产品,连续三年在“宾川县旅游商品创意开发大赛”中荣获优秀奖、铜奖和金奖,并入围“2017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在“2019年南亚东南亚品牌文化旅游商品国际大赛暨云品100创新创意大赛”中荣获最佳人气奖,成为宾川代表性旅游商品之一。

  据了解,2019年,宾川县咖啡种植面积已达3605亩。该县将通过保护好朱苦拉古咖啡原种树,做好原种育苗扩繁工作,切实保护好朱苦拉古咖啡这一珍贵、稀有的种质遗传资源。还将对朱苦拉村进行规划打造,营造青山绿水环境,培植农家乐,加快咖农由单一生产型向生态旅游、探险、探秘、提供文化产品等多功能转化,把朱苦拉村建设成为集科考、观光、探险为一体的旅游特色村。

用柴火煮咖啡

 

 

云南农垦咖啡有限公司供图

 

  普洱

  培育咖啡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咖啡产业还是普洱高原特色农业和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要支撑产业。记者从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获悉,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77.59万亩,采摘面积60.26万亩,产量5.7万吨,综合产值23.1亿元。

  雀巢、星巴克、沃尔等国际知名咖啡企业长期入驻普洱开展经营合作,爱伲、北归等一批企业已发展为本土引领企业。普洱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并带动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种植咖啡30余万亩。

  为了打造普洱咖啡,普洱市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获得有机认证、绿色认证、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给予奖励,对招商引资企业和本土龙头企业给予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扶强扶大,以龙头带品牌快速发展。

  同时,全面提升咖啡品质,推动咖啡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普洱咖啡”区域品牌价值。目前普洱市30余万亩咖啡获得了4C认证,10余万亩获得了CP认证,2.8万亩获得有机认证或进入有机认证转换期,2万余亩获得了雨林联盟认证和UTZ认证。

  依托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平台,普洱将加快高稳产生态咖啡种植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咖啡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咖啡庄园经济,积极推进全国咖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

  寻因

  为啥云南咖啡名声不响?

  为何云南咖啡种植了这么久,在国内的名气还是不够响亮?原云南咖啡厂厂长董志华说,云南咖啡品种比较单一,全省主要种植的品种是卡提莫,这个品种抗锈病和高产,但缺点是杯测风味质量不高。全球任何一个咖啡生产区,都不会种植单一咖啡品种。卡提莫口感风味不够突出,这是缺点,但这也是云南咖啡的优点——如果用云南咖啡豆作为基料,和其他品种的咖啡豆相配,不会影响其他豆子的风味。

  还有一个原因,是云南咖啡大量以初级原料出口,每年占总出口量的70%以上,最好的豆子都出口了,留在国内市场的豆子质量要比出口的差点。加之前些年片面追求高产而忽视质量、种植和加工技术粗放、宣传和推广不够等因素,都影响了云南咖啡品牌的打造。

  云南农垦咖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智勇说,从种植面积和产量看,云南咖啡已占全国的95%以上,是一个很漂亮的数字,可实际上,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是种植端粗放。云南大部分咖啡种植区域山高坡陡,道路条件差,种植标准化程度低,质量不稳定,资金短缺,土壤肥力下降,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制约着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配套加工业弱。初加工环节普遍存在产能过剩、资金不足、设备技改和更新能力差、管理不规范、加工质量不稳定、仓储条件差等现象。深加工环节资金不足、设备落后、规模小等情况也很普遍,云南咖啡产业基本上还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价值链上游。

  最后,产业从业者举步维艰。云南咖啡生豆的定价权被国际市场掌控,国际咖啡期货上涨时,国外采购商压低采购价,云南咖啡价格涨幅与国际不同步;国际咖啡期货低迷时,甚至出现市场价格低于成本的倒挂情况。种植、初加工和贸易环节没有套保工具来降低价格风险,种植环节经受不起价格波动,弃种弃管弃收现象频发;初加工环节靠微薄的加工费难以维持,而参与贸易则多致亏损;贸易商层面小赚大亏现象普遍。

  建言

  未来云南咖啡怎么走?

  未来云南咖啡产业该如何发展?董志华认为,可以从改变单一品种局面、更加注重咖啡豆质量等方面入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逐步实现咖啡种植的多品种。云南可以种植咖啡的土地就那么多,在有限的土地上,只有尽量提高咖啡质量,咖农、咖企才有更高的收益,咖啡产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全球平均亩产大概在五六十公斤左右,而云南有的地方可以达到两三百公斤,过度追求单产只会导致对品质的忽视。”

  另外,要努力建设生态化咖啡园,大面积单一物种的咖啡园,往往面临更大的病虫害风险。相信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拓展,加上大力宣传和咖农、咖企的努力,未来云南咖啡会有更大名气。

  徐智勇认为,应从基地、初加工、收储、销售等环节着力。

  建设示范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打造规模、规范的“双规”种植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云南咖啡种植水平。

  针对初加工环节的规模小、散、弱,加工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扶持龙头企业对初加工厂进行整合,并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实现初加工的集中化、规模化和规范化,以保障质量。

  制定云南咖啡标准,以稳定咖啡质量,增强买家信心,树立良好的云南咖啡品牌形象;实行标准化销售质量管制,杜绝非标咖啡流入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云南咖啡的整体质量水平,形成以质量求生存,消除恶性价格竞争。

  加快推出国内咖啡期货。目前,中国咖啡行业从业者缺乏期货套保工具,无法有效对冲价格风险,保障持续盈利,尤其是产业链前端从业者,亏损现象普遍,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应尽快推出国内咖啡期货,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统筹 杨茜 记者 杨质高 秦蒙琳 实习生 刘圆莉 高怡忻 通讯员 邓永凤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黄磨西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