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天下普洱 >> 行业动态 >> 正文
景东彝族自治县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巡礼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2日 11:33:00  来源: 云南网-普洱日报

  原标题:尽锐出战驱贫魔培根铸魂奠基石——景东彝族自治县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巡礼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三大定位之一,是中央赋予云南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带着这一重大课题,初冬时节,记者走进景东彝族自治县进行深入采访。

  城乡一体美如画,昔日的“穷山沟”变了新模样,座座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房更新、路更畅、灯更亮,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繁荣发展的景象,让人为之动容。

  景东县委、政府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民族工作方向和民族工作主题,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示范创建深度融合,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坚持弘扬“尚德崇文、和谐包容”精神,全面落实促进经济跨越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振兴民族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推动民族宗教关系和谐、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运用“八项重要任务”,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县,经过近5年的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已硕果满枝——

  2018年,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纪委、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县直机关工委、县委编办、县教育局、县民宗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景东佳浩茧丝绸有限公司、景东嘉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玉屏、龙泉社区,锦屏镇、林街乡,县民族中学、县民族小学等35个单位创建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历时5天行走在无量山、哀牢山的崇山峻岭中,一路访谈、一路求索,景东彝族自治县尽锐出战驱贫魔,培根铸魂奠基石,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的理念、思路、举措和成效,已转化成全县各族人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强大引擎,催使记者深耕采写。

  做好“分内事”打好攻坚战

  曾几时,贫困的幽灵在无量、哀牢大山上久久徘徊:交通不畅,信息闭塞,集镇破旧,民房不遮风不避雨,各民族群众长期在为解决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产业发展难上加难等问题而苦苦地挣扎。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时间节点在一步步地逼近,景东县脱贫攻坚战果如何?

  “在景东,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只有把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工作做实做好了,民族团结才会有强大而厚实的根基,才能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众志城成驱贫魔,共建美好的精神家园。”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推进会上,县委、政府领导讲话掷地有声。

  “我们今天来不是送钱送物,而是特意看望慰问大家,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首站来到大朝山东镇别落村,县民宗局局长龚富平与村干部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你们村为什么叫别落村?”记者不解地问道。

  “呵呵,我们村名实至荣归,意思是别落后别的村,告别了落后。”村党总支书记李华喜笑颜开地拿出一份成绩单作答,“我们村过去虽然是深度贫困村,但是早在2018年脱贫出列啦!”

  “现在宽敞的大朝山油路已经铺通,我们一出家门就可以走上向往已久的‘高速’,我们村预计2019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15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2元,分别增长9.86%、9.5%。产业主要有烤烟、茶叶、核桃、松脂和畜牧业等,仅务工收入就达492万元。”年轻漂亮的村委会副主任余秀英乐滋滋地笑着说。

  “做人要厚道,要学会感恩。”村委会主任王元强一边翻阅汇报材料一边动情地说,别落村能有今天的成就,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干群关系、邻里之间融洽和谐,县民宗局干部职工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这份情我们认!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到脱贫攻坚上,就是要不忘宗旨、不忘群众、不忘自己应该做什么。”县民宗局局长龚富平说,做好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是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重大创举。别落村是县民宗局的定点挂钩扶贫村,做人行事绝不能玩虚,必须面对面、实打实、硬对硬地去做,让村民们认可共产党好!

  数字无言,村民受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李春华打开笔记本介绍:“县民宗局自2015年10月挂钩帮扶别落村以来,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88.3万元,办成了我们多年办不了惠民实事,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事,这份情谊我们记下了。”

  硬化村组公路,修建文化室、公厕,购置桌椅,安装太阳能路灯,开挖村组道路,扶持养殖专业户,改善人居环境……笔笔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资金精准发力,别落村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大道上一路奔跑。

  “这几年国家扶贫政策好,市县乡驻村工作队员经常指点迷津,我家发展产业有干劲,外出务工有门路,日子越过越舒坦。”小别落村民小组罗正强说话别有一番味道,“不是我家没钱建盖新房子、购买小轿车,但我想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让两个孩子多读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别吃我们这代人没有文化的亏。”在一旁的村党总支书记李华接过话茬:“这几年,我们村无一人辍学,考取大专以上院校8人,读高中10人,读职中3人,读初中13人,全村没有一家一户不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我当书记的感到光荣!”

  文明推动进步,进步孕育幸福。来到兰村村民小组,记者一行偶遇全组男女老少头顶烈日,在村、组干部的带领下整治人居环境,有的铲草皮,有的捡垃圾,有的焚烧杂草杂木,干得不亦乐乎。

  “共产党好啊,我们有吃有穿,病了有地方医治,我这把老骨头身体硬朗得很,打扫卫生哪能不出力呢?”83岁的老人杨开达乐哈哈地说,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刨除了穷根,我这个曾经当了7年村民小组长的老人,更要带头走出来干活!

  朴实淳厚的村民,顿时让记者内心深处涌动出幸福,这既是快乐充盈的主观感受,也是触手可及的美好存在的无限快感,鲜活的素材顷刻涌向笔尖。

  “我家享受了地质灾害易地搬迁政策,花了17万元建盖了两层砖混结构楼房,其中政府补助了6万元。”麦地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苏有军交谈中尽显军人直爽风采,“人穷不能志短,咱当过兵的人受党和政府的恩泽,更要挺直腰板、挥洒汗水,发展产业、务工挣钱、发家致富,绝不能等着扶、别人帮、村上催,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

  烤烟5亩收入2.5万元,茶叶10亩收入4000多元,核桃30多棵收入3000多元,玉米5亩收入2000多元,务工收入5000多元,家里还养了2头猪、2条牛……离别时,记者忍不住把今年的收成账目交给苏有军,奔向下一个脱贫攻坚主战场——龙街乡帮庆村。

  山乡扶贫云涌起,沧桑巨变看今朝。多少年后,记者再次走进帮庆村,一幅幅勃发生动的画卷迎面铺展开来。

  “我脱贫,我光荣!”白水箐村民小组李强身患视力四级残疾,动情地说,“2013年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就脱贫了,2016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光荣脱贫户。现在我养了18条牛、52头猪、45只鸡,种植玉米、麦子、茶叶和核桃,还烤酒、加工野生菌,外出打工,一年全家3口人人均纯收入11524.6元,生活一天比一天更有盼头!一个人总得有感恩之心,我享受了国家的扶贫政策,自己不苦干实干,怎么对得起党和政府?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路子对,脱贫致富就有希望。”

  巩固提升了传统骨干产业,培养输出了一批技能农民,探索创新了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锻造培养了守初心担使命队伍……翻阅各种资料,实地入户察看,与村组干部、村民和驻村工作队员交谈,帮庆村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让记者为之惊叹。

  “这一切与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的帮扶离不开,村里有钱了,我们底气更足了,干劲更大了。”村党总支书记杨德斌、村委会主任李朝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通过股份合作、企业补偿、出租茶地……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仅将村集体320亩茶地承包给景东爱心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收到第一年15.5万元租金。

  凤凰涅槃展翅飞。帮庆村脱贫奔小康的梦想还会远吗?!

  紧盯“极少数”不掉一个村

  拥有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色名片的景东县,集民族、贫困、山区于一体,200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属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过去呈现出整体性贫困的状态,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地方,贫困面更大、贫困程度更深、贫困人口更多,既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又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这一县情、贫情,景东县委、政府坚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兑现“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卓有成效地推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七进”活动,在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问题上下足功夫,将“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思想扎根千家万户。

  “景东县有拉祜族、佤族、傈僳族、布朗族、瑶族5个‘直过民族’,总人口7679人,其中布朗族主要聚居在大朝山东镇曼崩村,其余的则分布在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村寨,脱贫攻坚最为艰巨。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民宗部门更是责无旁贷。”一路上,县民宗局局长龚富平神情凝重。

  “的确,这些人口较少民族地方过去没有一个村不是深度贫困村,单纯靠自身力量,难以翻身奔小康。”在别落村采访时,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县民宗局主任科员李成章说,这几年要不是中央、省、市、县投入4546万元资金,全县人口较少民族地方根本不可能斩断穷根,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时间是发展的记录者。4546万元,其中,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839万元、省级民族专项资金300万元、市级民族专项资金280万元、县级整合项目资金2127万元,这些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巨额资金,似一把把火炬,点亮了人口较少民族的心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尽锐出战,勠力向贫困发起猛攻。

  “记者同志,我还记得你呢,3年前我们一起在美丽的澜沧江畔合影留念过,照片我至今还保存着呢!”来到曼崩村,美丽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罗娅梅的招呼声,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久别重逢老朋友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次从景东县城到大朝山东镇,只用了两个半小时,从镇上到曼崩村也才10多分钟,真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原来晕车受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日一见,曼崩村今非昔比,沿途风景美,值得驻足,更值得采访!”记者打开话匣子道出真心话。

  “曼崩村是全县166个村中唯一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的村。全村14个村民小组606户1723人全部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冯明进心怀感激地说,这几年党和政府安排的扶贫项目资金高达3195万元,我们驻村帮扶有动力,村组干部工作有信心,村民脱贫有激情,实现小康梦近在咫尺!

  “国家政策真正好,解决困难和温饱;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男女老少把歌儿唱;猪儿牛羊满山坡,布朗人民笑呵呵。”旧村村民小组组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普天成一见记者,高兴地弹唱起他创作的山歌,诉说内心对党的感激之情。

  “共产党的恩情比澜沧江深、比无量山高,脱贫攻坚政策来到我家乡,众人拾柴火焰高。”邓家村民小组村民杨明雄兴奋地说,我2013年毅然从浙江省打工返乡创业,几年下来,通过政府的扶持,不仅脱了贫,而且建盖了新房,养了38只羊、50头猪,等忙过这阵,娶个媳妇成家。

  “县民宗局推荐引进的三元杂交能繁母猪,生长快、肉质好、价格高,销售供不应求,景东、思茅、景洪、玉溪等地有市场。”新村村民小组村民普天雷经不起记者“拷问”,如实“招供”:今年共存栏81头猪,待明年7月底出售,纯赚20万元不成问题。

  在一旁的普天雷妻子黄丕琼笑弯了腰,放下手中活计插话道:“大儿子有手艺在外打工,这两年每年都有16万元的收入,今年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大三的小儿子打电话说要当兵,全家人无一人反对,全力支持他服役期满后继续念书。”

  知足、奋进、感恩,采访到此时,村民们最生动的表情,让记者触摸到了普通老百姓滚烫的爱国爱党爱军的热度。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罗娅梅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老百姓可亲可爱,各民族亲如一家,一心向党,无论是镇上、村里,还是驻村工作队,叫干什么就做什么,每家每户在脱贫攻坚中筹资投劳,累计达130多万元。”

  “你们辛苦了,为了我们老百姓脱贫,有家不能回,有老人不能照顾,每天有干不完的活计,整天东奔西颠,夜晚经常加班加点,人都变老很多,我们心疼呀!”新村村民小组普开良的妻子施美廷拉着罗娅梅的手连声道谢。

  “我这一生最幸福最骄傲的是遇上了一个好时代,政策好、干部好、队员好,从与汉族等其他民族的长期交流、交融、交心中,布朗族人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开拓了视野,掌握了致富本领,真幸福呀!”普开良若有所思地说,30多年前,我们村普天春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现担任北京市动物园副园长,每次回到家乡都鼓励全村人听党话、重教育、学文化。所幸的是,我儿子3年前也考取了北京农学院!

  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民生枝叶总关情。一切着眼于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一切着眼于发展产业、改善民生,曼崩村巧借东风行大船,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告别了穷窝,铲除了穷根,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殷实生活,却没有忘记幸福的来路,从内心里赞同共产党好、民族团结好,让人温暖、让人感动,禁不住用笔和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精彩故事。采访结束,回望澜沧江,一览无限风光,曼崩村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已经注定成为记者值得而且必须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

  打造“特色村”擦亮示范牌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黄草岭,带着记者多年的期许,在暖阳如春的冬季,展开了她鬼斧神工的神秘面纱。

  极目远眺,目标就在面前;眼睛向外,标杆就在眼前。一路上,记者还来不及享受沿途的美丽风光,县民宗局局长龚富平就滔滔不绝地介绍情况:全县创建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民族团结示范村和民族特色村寨23个,其中锦屏镇黄草岭村和文井镇丙必村长地山村民小组最具时代性、典型性……

  清晨的阳光洒满山间,一幢一幢独特的民居建筑——石板房与满山遍野的果树勾画出的美景,俨然像《西游记》中描述的花果山,美不胜收,沁人心脾。“咋不见一个人哟?”记者好奇地问道。

  “黄草岭的村民忙得很哟,找到他们,要事先电话预约,或者晚上。”驻村工作队员苏警官解释说,我今年初驻村后发现,黄草岭的村民很勤劳,从来看不见一个闲人,有的在县城陪孩子读书,有的忙开农家乐,有的在地里干活……到这个村驻村帮扶幸福高兴!

  干净整洁的庭院坐落在林间。听记者说明来意,62岁的石房箐村民小组王章进老人指着眼前的果树说:“一棵樱桃树可卖400多元,一棵花椒树可卖1000多元,一棵犁树可卖500多元……一年下来,我老俩口收入8万多元,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女儿考取大学后在昆明工作,儿子当兵回来外出打工,用不着我们操心。我俩老守在家门口当小老板,每年请工15次40多天,包吃包住,支付用工工资3万多元,没事的时候,经常参加村、组公益事业打扫卫生,其乐融融。”

  “记者同志,来尝尝我家自产的红皮梨。”64岁的竹叶坪村民小组施文才出口成章,“我们黄草岭村民天天有生态猪肉吃,季季有新鲜瓜果卖,年年有外地姑娘嫁过来,石板房冬暖夏凉,出门有车开,儿女孝敬,邻里和睦,民族团结,乡村美丽。感谢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好年景。”

  “黄草岭的民风纯朴就如这里的花椒品牌一样,声名远扬。黄草岭村民骨子里没有半点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惰性,他们最勤劳,脑子活,讲团结。村里有4处集中连片花椒基地1100多亩,每年都有200多外地人来村里打工,支付用工工资80多万元。全村有151户人家翻修建盖了石板房,60%的人家购买了汽车,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0元。全村5个村民小组都有集体经济收入,最多的组有4.8万元,最少的也有6000多元。有广西、昆明、大理、景洪、墨江和景东县坝区等不少外地姑娘嫁到我们黄草岭……”村委会主任王国文骄傲地说。

  尽管记者没能欣赏到黄草岭村“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观雪”的美景,但这里的人们珍惜民族团结、勤劳致富奔小康的蓬勃劲头,已经足够震撼心灵、弥补不足。

  走村落,聊家常,看变化……带着对黄草岭村的留念,记者一行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文井镇丙必村长地山村民小组,探寻这个特色村寨民族团结的生动轨迹,聆听民生持续改善的铿锵足音。

  人在山间走,宛若画中游。眼前的长地山村民小组,公路之干净,村容之整洁,出乎记者意料。长地山村民小组组长耿发兴的笑脸刻下了自豪感:“乡村美丽,城里人还羡慕我们呢,家家户户有产业,80%的人家购置了汽车,有的农户家还在县城买了商品房,有60多名姑娘通过来村里打工嫁到本村。我们长地山‘普景一号’茶,牙大叶肥,省工省力,一人一天可采摘40多公斤鲜叶,而且每年都有120多名村民结伴而行,带着‘普景一号’茶枝条到外地帮助嫁接改良茶树品种,务工收入达200万元。就冲本村村民很团结这一点,我于2012年成立了长地山茶叶种植农民合作社,投资300多万元建盖了茶叶初制所,全村75户人家全部加入合作社。”

  “我们村居住着汉、满、苗、彝等多个民族,大家都是一村人不说两家话,团结一心奔小康。”身怀绝计的村民耿发忠津津乐道地说,我每年都要带着本村‘土专家’到江城、墨江、思茅、玉溪、景洪和广西、贵州等地嫁接茶枝条,全年收入20多万元,我自己就买了一辆运输车和一辆SUV。

  居者悠然自得,来者乐不思蜀。耿发兴的妻子李国琼激动地说,过去曼等乡太穷,我来长地山村民小组采茶打工,看到这里山美地肥人好有钱挣,就不想回家乡留下来了,后来又介绍两个姐妹过来打工,嫁给了本地村民。

  “长地山村民小组山高坡陡,基本无水田和旱地,村民以种茶为生,过去由于茶树老化,村组道路坑洼难行,村民们穷得叮当响。三年前,上级投入民族团结示范项目资金1400万元,村民们心往一处想,抓住机遇,义务投工,硬化道路,齐心合力改造了1900亩台地茶,精心管护好750亩古树茶……现在的长地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村组党支部书记耿发昌发自内心地赞叹家乡变化。

  △布朗儿女放声高歌共产党好

  △人勤地不荒,村民笑开颜

  △整治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

  【采访后记】 

  民族团结是个宝。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小康社会这一百年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农民如此接近。从每一个村组干部群众、驻村工作队员的热情待客、欢声笑语中,“一手抓脱贫攻坚工作,一手抓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的景东样本,已然浮出水面,结出了党的建设引领能力有新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得到新提高的满枝硕果,令人惊喜回望。(记者 王华明 通讯员 李世华)

责任编辑:吴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