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天下普洱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一公斤咖啡豆换不来一杯咖啡,普洱农户何时才能“C位出道”?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2日 18:51:00  来源: 云南观察
分享至:

  原标题:一公斤咖啡豆换不来一杯咖啡,普洱农户何时才能“C位出道”?

  云南普洱,以普洱茶闻名。而事实上,除了茶叶之外,云南普洱也产咖啡,而且咖啡种植面积已经越来越大。普洱是中国咖啡的主要产区。1988年雀巢进入至今,普洱咖啡豆生产量占到了整个云南省的一半,而云南省占据着中国咖啡总产量的98%,被称为“中国咖啡之城”。目前,普洱市咖啡综合产值24亿元,种植面积79.5万亩,产量6万吨。

  数据显示,云南种植咖啡的农民数量至少有40万,他们主要靠种植咖啡豆为生,被称为“咖农”。在瑞幸咖啡、连咖啡等互联网咖啡品牌风起云涌的当下,外界普遍认为在资本浇灌下的普洱咖农们的咖啡田地越来越富饶,事实却并非如此。

  咖农一公斤咖啡豆的收入却换不来一杯咖啡。

  云南咖啡是全省第二大创汇农产品,但高产优质种植基地还不多,相当数量基础设施薄弱,受此制约,处于低产低效的境地。而加工、营销过程更是“短板”,使得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左手茶叶,右手咖啡,普洱农户何时才能C位出道?

  云南咖农现状

  和其他咖农一样,四十岁的李昆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普洱咖啡树每年4月开花,12月结果。一年中咖农要做的是不断地施肥、修枝、摘果。12月至次年3月是最忙的季节。

  鲜红的果子需要立马摘下,熟透的会影响口味,没熟的无法发酵出甜味。采摘季,忙不过来的咖农会雇人采摘。晚上七八点,采摘完毕后,咖农会拿出机器,在自家门前的水泥场上脱壳,直至凌晨一两点。

  咖农晾晒的咖啡豆 图/袁晶莹

  近几年普洱咖啡价格低迷,每公斤只有十余元,是2011年高峰期时的三成多。到了星巴克监测点,李昆熟练地排队、卸货、抽检、等待结果。这是咖啡交易中的重要一环,咖农种的咖啡豆只有过了收购商的检测标准才能顺利卖出。

  下午时分,李昆被通知他的咖啡豆不合格。46名咖农中只有1名咖农的咖啡豆被收取。当地一位咖农称,今年星巴克提高了收购标准,“想用普通豆的价格收优质豆。”

  目前,咖啡豆大致可分为三类,普通商业咖啡豆、优质商品咖啡豆和精品咖啡豆。今年普通商业咖啡豆价格在10元/公斤-15元/公斤之间,精品咖啡豆在50元/公斤至上百元/公斤不等,而优质咖啡豆处于两者之间。

  在普洱,咖啡眼下已经成为一门不好做的生意。因为咖啡豆供大于求,收购价格上不去,而咖农每年的种植成本、人工成本都在攀高。

  咖农在采摘咖啡鲜果

  咖啡树的培育期至少三年,第四年开花结果,多年付出从这一年起才有回报。种茶也不见得是个好主意。茶树年代越久茶叶价格越高,新茶树卖不到好价钱。

  传统咖农

  眼见咖啡豆价格起不来,2018年姜云涛决定放手一博。他建立了咖啡加工厂,从咖啡豆处理到烘焙一应俱全,用姜云涛的话来说这是“自我消化”。姜云涛还开了家咖啡店,就在雀巢工厂附近。

  原本十多元/公斤的咖啡豆在烘焙加工后成了优质商业咖啡豆,风味好的豆子售价可达七八十元/公斤。即便如此,姜云涛的心还是悬着,咖啡地还亏着,咖啡种植成了门烧钱的生意,他不确定还能坚持多久。

  人工筛选一袋1.5公斤的咖啡豆需1小时 图/袁晶莹

  姜云涛也曾考虑过同时做精品咖啡豆和优质商业豆,但精品咖啡豆的采摘、分级、处理加工的更细致严苛,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功亏一篑,因此需要投入更多人力成本和资金。这是大部分咖农、小咖啡加工厂承受不起的。

  梅子懂得网络的力量2004年梅子父亲注册了大开河咖啡商标,梅子把咖啡放到淘宝、微信上销售。淘宝主要是批发销售,微信则是依靠熟人裂变以及自媒体传播。这几年,梅子觉得个体在微信上订单的趋势日益明显,他们来自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没有中间商,梅子的利润更多,也就能给咖农更高的收购价。

  咖农们自创的咖啡豆品牌 图/袁晶莹

  略显残酷的是,普洱这波咖啡转型浪潮中,能够完成转型的大部分是有一定资本积累的咖农。人工成本、转型亏损期需要承担的现金流以及各类肥料、加工器械的采购都离不开钱。

  一些农民寄希望于咖啡交易中心。他们希望咖啡交易中心可以尽快成熟,系统性地对接农户和贸易商。如此农民可以放心种咖啡豆,贸易商也能获得有质量保证的咖啡豆。

  “咖二代”

  云南咖啡为何弱势?

  中国咖啡的世界地位取决于云南

  云南有着适宜咖啡生长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主要有德宏、保山、普洱、临沧四大产区,咖啡总种植面积高达177万亩,总产量13.9万吨,占全国的99%以上。

   

  目前,云南近六成的产量来自普洱,作为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的缩影,“云咖”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中国咖啡在世界的地位,但长期以来,云南以单纯出售咖啡豆为主,与下游加工配套不足,利润空间不大,加之咖啡种植面积发展过快,质量难以控制,渐成发展隐忧。

  种植“靠天吃饭” 加工标准缺乏

  云南小粒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临沧、保山、思茅、德宏四地。咖啡以基础种植和原料供应作为发展主线,并且小散化突出、标准化程度低、自身抗风险能力弱,无法实现高品质稳定供应,与市场脱节,咖农在自带光环的国际收购方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咖农们在上天入地的期货价格间进行赌博,早就丧失了辛勤耕作和悉心照顾的热情。他们在咖啡生长期无心管控,懒于疏枝疏果,导致咖啡豆先天养分富集不足,甚至在后期为了省事和高产,粗暴地将枝条上红绿相间的咖啡果全部捋下。

  这也导致当咖农们费力运送到收购方前,就被告知很大一部分咖啡果在果径、甜度、含水量、瑕疵度等方面未达到收购标准,一部分能拿去做速溶咖啡,其余的都是废果。

  尽管如此,咖农们还是缺乏精耕细作的动力。除了缺乏经验等软性因素外,价格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018年,云南的采收价格更是出现“倒挂”,大宗采购出价低于成本价,连单是雇工到山间进行咖啡的日常疏枝管理和成熟期的挑选性采摘的人工成本都无法覆盖,当然也很难对咖农形有效激励,有人甚至选择砍掉生长了多年的咖啡树转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企业发力如何帮助“云南精品咖啡”品牌?

  先行者是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其他品牌商。星巴克2009年进入云南后,为了帮助云南咖农达标,星巴克于2012年在普洱市建立了亚太地区首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还推广了有一套完整认证体系的“庄园”,不仅分享品牌多年来沉淀的科学种植、病虫害处理方法和加工流程等,更引入了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C.A.F.E. Practices),要求咖农必须在产品质量、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四个方面都达到要求,以期从源头提升云南咖啡豆品质。

  普洱当地通过“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C.A.F.E. Practices )”认证的一座咖啡庄园

  接踵而至的则是国内和当地的新生代咖啡从业者。他们想要让云南咖啡走出“一锅端”的粗放模式,培养起分级管理体系,逐渐提高优质精品咖啡豆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让云南咖啡种植者获得了更大的议价权。

  那为什么没有一家足够成功并成为“云南精品咖啡”的代名词?

  1、难以形成稳定量产

  大品牌,尤其是在餐饮行业,必须具备规模化和标准化的产品力,而这一点对于云南咖啡来说尤为困难。云南主要的咖啡豆品种先是铁皮卡和波旁,但由于其抗病虫害能力太弱,易被叶锈病侵袭,产量低,于是一些咖农改种口感稍差的卡蒂姆。总体上而言,普通云南咖啡的特点是低酸高苦,还会留下苦涩的“魔鬼余韵”,需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改变口感。

  云南省咖啡交易中心

  而咖啡豆本身其实还是一种原材料,消费者若想选到最适合自己的,还要面临着知识上的门槛——产地海拔、品类、处理方法等,并不轻松;此外,一些精品豆还对制做咖啡时的水温等有要求,消费者想喝杯咖啡就像西天取经似的困难重重。

  2、消费场景受限

  从精品咖啡豆到可入口的咖啡的繁琐过程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购买一袋豆子后,消费者要么必须到店请人帮忙研磨,要么必须自行购买咖啡机后自己动手,或许还要考虑研磨的颗粒度,这就使得精品咖啡豆在便利性上输过速溶咖啡和星巴克店咖,严重损害了用户体验。同时,喝精品咖啡的人往往还有着不同的消费偏好和习惯,品牌方难调众口也就难成气候。

  3、品牌文化感染力不强

  既然是“精品”,就必须有与众不同的亮点,但目前的云南咖啡品牌都千篇一律地强调原材料的品质,无法与消费者形成情感链接,传递的品牌价值观和世界观,彰显的品牌所倡导的差异化生活方式,自然就显得面目模糊,难以占据消费者的心智也无法取得信任,更何谈形成忠诚度。

  中国的饮品市场底子太薄而气象太新,发展普及,对于茶饮而言,是适应生活节奏快慢的问题;对于咖啡而言,则是与消费市场接轨和沟通的问题。

  要想打造真正的“品牌”,云南精品咖啡需要的是标准化的产品、清晰的文化内涵、直接精准的表达方式和能够脱颖而出的衬托场景——整个产业链的每一环都需要被改进、被创新,需要注入新鲜的技艺血液,才能让中国、让世界意识到:云南小粒,也可精品。

  政府在做哪些支持?

  云咖亮剑“绿色食品牌”

  2018年,云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绿色食品牌”,将重点力推茶叶、花卉、水果、核桃、咖啡、中药材等产业做大做强。

  咖啡作为云南食品八大产业之一,“云咖”们积极行动,面对云南15万吨的咖啡年产量,纷纷亮剑。

  德宏后谷咖啡公司

  后谷咖啡自主研发建成中国最大的速溶咖啡生产线,并创新推出不含植脂末的核桃动力速溶咖啡,将云南咖啡产业与云南优势核桃产业完美嫁接,打出一张中国咖啡行业的绿色品牌;

  凌丰咖啡建设的初加工厂,实现了“零废水零废料”,为云南咖啡低碳生产摸索出一条新路子……

  “云咖”们在全力打造“绿色咖啡食品牌”上开始了全方位的产业链布局。

  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形成“绿色旋风”

  2017年4月,云南省政府印发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咖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云南要从咖啡原料大省向咖啡加工、咖啡旅游、咖啡贸易和咖啡文化强省的转变。从咖啡种植,提升咖农收入到咖啡的产业化发展,各级政府都给予了很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浅黄的咖啡豆正在进行晾晒

  在云南,茶叶、花卉、水果、咖啡等产业,既是云南省重点打造的农业产业,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18年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后,红土高原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正形成“绿色旋风”。

  云南省投资促进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绿色食品牌”为重点的高原特色农业外商投资实际到位外资同比增长40.8%,咖啡、茶叶、水果等绿色种植、加工标准、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向世界一流迈进,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咖啡登上了纽约时报

  云南省政府办公厅2018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围绕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重点产业,突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在云南省布局建设10个左右省级示范区,将示范区建成“绿色食品牌”创新高地、品牌窗口。

  积极筹备咖啡产业相关文化平台

  “历经百年的发展,普洱咖啡完成了从种子到杯子的嬗变。”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认为,从“种子”到“杯子”,一字之变也是云南咖啡从初级农产品种植到文化消费品加工之变。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安宝军说,咖啡是我国继茶之后的第二大饮品,消费量以每年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

  在第二届普洱国际精品咖啡博览会上,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佤族姑娘赵梅展示自家种植、加工的精品咖啡豆。

  请进来传经论道,云南为了对接国际消费市场举办咖博会,搭建了国际、国内探讨研究全球咖啡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此外,云南还建成国际咖啡交易中心、国家咖啡重点实验室、咖啡创新中心等平台,积极筹办2019年PCA咖啡拉花大师全明星赛、2019云南杯咖啡烘焙师全能赛等赛事。

  “走出去参加国际型赛事,能最直观地让咖农们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品质的咖啡。”云南咖啡走向世界的新征程,也是山区咖农脱贫致富、开阔视野、在国际市场中磨砺成长的进程。

  彩云网评

  “年轻”的普洱咖啡不必叫“苦”不迭

  渝西锋光

  面对普洱咖啡产业的普遍低落,笔者认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冷静反省。一方面从种植数据上看,普洱近80万亩咖啡、咖农40万人。生产端供给规模庞大,而消费端需求日渐缩小,无疑会导致供求有些错位;前几年国际咖啡市场价格处于高位,不排除普洱咖农“追风”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另一方面,40万人种植大军中,文化程度较低、劳力密集型咖农占相当大比例;种植咖啡生产效率不高、所产咖啡豆品质有待提升。

  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微言轻,或也是普洱咖啡产业的一大“硬伤”。从数量上看,普洱形成了一定的咖啡原料生产规模,但在咖啡豆品质保障上,目前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支撑。在树木种植、晾晒生产、销售经营等环节上的咖农,亦因缺乏系统组织而成“一团散沙”,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形成“抱团”。

  即便如此,普洱咖啡的自有产业优势却不容忽视。其一,天然的气候条件,种植园地的优质生态环境,使得普洱80万亩咖啡原产地难以替代。其二,具有丰富种植、初加工经验的40万咖农,和众多咖啡豆初加工企业,以及围聚而来的咖啡经销商,形成“种—产—销”齐全的完备产业链条。其三,国内外市场对优质咖啡原料的需求,尤其是国内市场消费能力的持续增强,这为普洱咖啡产业走出迷谷提供了强大动力导向。

  拼多多农货团队在保山地区开展“多多农园”模式,或可视为破解云南“咖啡难题”的有益尝试。该模式通过培训农民技能、推广精品种植、培育品牌提升竞争能力等途径,从“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最后实现“农户自己干”,对生产要素和利益分配进行重新调整过程中,逐渐让农户成为利益核心,进而达到农户能满意、原料有保障、品质会提升的多赢格局。除了“多多农园”的“新农商”机制,星巴克推行“十年云南计划”,设立咖啡交易中心;来自挪威的全球最大作物营养解决方案公司入驻,这些都带给了普洱咖啡产业新的发展机遇。

  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云南普洱咖啡,无论是经营经验、品牌打造,还是全产业链培育都显得比较“年轻”,而“年轻”则意味着机遇。一方面,普洱咖啡产业基础扎实,种植、初加工环节中的部分落后生产要素,正在市场价格“洗牌”中自行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正为普洱咖啡赋能,“触网”“触电”倒逼种植生产环节强化品质坚守。加上政府主导修正产业规划、完善产业链条、拓展内需市场,普洱咖啡经历转型阵痛之后,便会“先苦后甜”迎来产业的春天,为当地推进脱贫攻坚、帮助咖农增收致富提供新动力!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